生態


番仔溝

原來為分離社子及大巃峒的水道,1978年興建中山高速公路交流道時被填平,目前仍可以在環河北路三段近高速公路的橋下看到露、殘存的河段。也因社子島住有平埔族毛少翁社而被稱為『番仔溝』。

溪洲底渡船頭(福安河濱公園)

(延平北路7段27巷底至107巷堤外)

福安河濱公園,乃昔日浮洲底渡船頭,曾經是社子島最大的渡船頭,電影「養鴨人家」的背景之一。溪州底渡口水流平緩,岸邊留存許多泥灘,這樣的環境讓水筆仔及招潮蟹有繁殖茁壯機會。循泥灘地往淡水河看到對岸的是三重和蘆洲,早期有舢舨往來對岸蘆洲的樓仔厝。

中洲渡船頭(富洲河濱公園)

(延平北路九段)

富洲河濱公園,曾經是中社碼頭,停靠幾艘小船,夕陽西下,水光粼粼,可以通往蘆洲、關渡等地,來往的船影,編織成渡船頭悠遠的史事、更增添幾分寧靜。

善水亭

(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242巷92號)

由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於民國93年擇定四區抽水站與外環道交接處,闢出80公尺長之帶狀綠地,設計水波形曲線及複層式植栽,配置黃槿及苦楝等原生植物,以及海檬果等海岸原生樹種,並設置「善水亭」,且示範如何應用生態工法過濾圳道的污水,直到水質達到淨化的標準後,在排放到河川裡,達到環境保育的成果,為社子島北邊賞心悅目的休憩景點。

淡水河六號抽水站濕地

(沿延平北路進社子島,至延平北路9段195巷左轉,社六濕地於巷底堤防外)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於2011年完成以淡水河六號抽水站為中心的堤外河灘地,稱為社六濕地的環境營造及導覽的棧道營建,成為一處生態教育觀察基地。社子島介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擁有豐沛的水資源,營造多樣性的生態棲地環境,溼地在生態環境中包含了淨化水質、過濾污染物、製造氧氣、調節氣候等功能,促成了水鳥與野生動植物高度群聚,也帶來外來入侵種(動植物),牠們都仰賴這片豐富的溼地棲息、覓食或渡冬,尤其是許多稀有或瀕臨絕種的動物多依靠溼地所供給的食物而生存的,因此溼地的經營與保育不僅是自然生態保育,也是人類對於自己賴以依存環境的改善。

%d 位部落客按了讚: